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,作者:令狐小跑,制图:孙绿,校稿:辜汉膺,编辑:蛾,头图来自:《三国演义》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,作者:令狐小跑,制图:孙绿,校稿:辜汉膺,编辑:蛾,头图来自:《三国演义》
最近两天,百万天命人在各处山西古迹力战妖魔(被小怪虐),尽显斗战胜佛本性,但无论是悟空八戒还是二郎真君,即使在山西大地大杀四方,毕竟都是神话人物。
若论现实中真真切切的战神,那还真的不得不提(虽然身体战力无法穿越比拼)——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——关羽关云长!
而且不同于其他的灵长目战神,关二爷成功脱凡入圣,以凡人之躯闯入各种神格排位,相比天生灵石修炼千年的猴子,才是更适合我等效仿的励志榜样(虽然希望渺茫)。
在“遍天下”的关帝庙中,关二爷坐镇其中,有时掌管抗倭护国的战神本行,有时负责治水降雨的水神工作,有时负责招财进宝的财神事务,更有驱邪治病、考试科举、佛教护法、维护司法、夫妻求子等等业务。
关帝信仰就如水一般,渗透在民俗文化的方方面面,堪称无孔不入:他是佛教的菩萨,道家的天尊,儒士心中的武圣与考神;在满族,人们称他为关玛法;在藏族,人们称他为真日结布或格萨尔;他甚至走出国门,走向世界,成为了护佑华侨的移民之神……
总之,当你心中有所求又不知哪位神明分管这项业务时——找关羽,准没错的。
昔日刘备身边的关二郎,一脚跨越了人与神的交界,走上了民俗信仰中的主流神明之位,他用一千多年的时光,实现了男频爽文里六千章的登顶奇迹。
顶流大咖,名震东亚三国▼
跨越人与神的交界
关羽生前做过什么?也许你已经开始掰着指头数了:温酒斩华雄、三英战吕布、过五关斩六将……
但事实上,以上并非关羽的真实经历,甚至连桃园结义都是罗贯中的艺术创作。
如果抛开艺术加工,追溯《三国志》等史籍记载,关羽的人生路线就简单多了:
他本是河东人士,亡命到涿郡,遇到刘备组织起事,便与张飞一同投入刘备麾下。在相处中,三人建立了深厚的友谊,“寝则同床,恩若兄弟”。
后来刘备在与曹操的交战中大败,投奔袁绍,关羽则被曹操生擒。曹操对关羽展现出了极大的热情,恩赏不计其数,甚至后来还请旨封他为汉寿亭侯,但关羽不为所动,又回到了刘备的创业团队。
在之后的日子里,关羽镇守荆州、挥师北伐、水淹七军,充分发挥了一位顶级军事人才的能力。在建安二十四年,孙权派吕蒙偷袭荆州,关羽兵败麦城,并与长子关平死在临沮。
一代将星就此陨落,而关羽的传说与信仰却刚刚开始。这场信仰的发源地在关羽生前管辖的荆楚地区。
在关羽死后,常有关羽显灵的传说出现,人们认为关羽会在暗中帮助“自己人”获得战争胜利,甚至有人将吕蒙突发疾病而死的事件,也归因在“关羽复仇”上,这都令关羽信仰在荆楚扎下了根。
如果说魏晋南北朝时,关公信仰还是流行于荆楚地区的文化现象,那么唐朝建中三年,就是关公文化成为国家信仰的分水岭。
当时,唐德宗采纳颜真卿的建议,确定了六十四名配享武成王庙的武将,关羽就赫然在列。而他很快就在历代名将中脱颖而出。
这次,东吴入选的人比较多▼
在北宋庆历新政以后,关羽正式成为武庙里的常驻大佬,并且以极为迅猛的速度,拿下了越来越长的封号,以及越来越高的位置:
绍圣二年,宋哲宗赐关羽庙额“显烈”;大观二年,宋徽宗封关羽为武安王;建炎二年,宋高宗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王;淳熙十五年,宋孝宗又封关羽为壮缪义勇武安英济王。
至此,关羽已经摘取宋代赋予功臣的最高殊荣“八字王”称号,成为了历代将相里的“超级巨星”。
到了明清时代,关羽的地位高得无以复加,他从八字王升成了“帝君”“大帝”,祭祀规格也飞速提升。明嘉靖时期,在北京正阳门修建了关庙,每年五月十三都会在此进行官方祭祀。
在清代,更是从顺治时期的每年一祭,增长为雍正时期的每年春、秋、五月共三祭,且祭祀礼仪也升级为了三跪九叩。
这样的祭祀待遇,能够比肩的只有孔夫子。无怪乎清代文学家赵翼如此形容关羽崇拜的盛况:
今且南极岭表,北极塞垣,凡妇女儿童,无有不震其威灵者,香火之盛,将与大地同不朽。
武神巅峰,业务量暴增
关公信仰历史悠久,在各民族、区域均有流传,因此分支众多。不过关公最核心的特点,脱不开一个“武”字。
他生前是武将,死后配享武庙,自然是毫无疑问的武神。然而即使放在众多武神之中,关羽依旧是那个最能打的。
北宋发生的“归仁铺之战”,就可以充分说明关羽给人的信念感:
当时,少数民族首领侬智高起义,狄青率兵镇压,双方在归仁铺(地处今广西南宁)进行决战,最终狄青获得胜利,而侬智高兵败遁逃。有趣的是,在交战双方眼中,他们都获得了关羽的相助。
在宋人撰写的《威胜军关帝侯新庙记》中记载,侬智高在关羽庙祝祷,却得不到回应,怒而烧庙。狄青获胜后便重修关羽庙,宋仁宗还御赐了庙额,以感谢关羽英灵庇佑。
但在侬智高这边少数民族义军的认知里,关羽“关朗灵”,在这场战役中帮助侬智高数次大破宋军,最后狄青不得不使用“阴谋诡计”,才取得了战争的胜利。同时收获交战两方的粉丝,这可能就是民间信仰的最高境界了吧。
到了南宋初期,关羽再次得到了人们的瞩目。在距离靖康耻不久后的建炎二年,民间抗金热情高涨,有人在京西路的关庙张贴了《劝勇文》,论述金兵有“五事易杀”。
这一举动有着强烈的号召性,很快就得到了抗金官员的支持,并印刷传播。
于是,在这场抗金大潮中,关羽成为了抗金潮的精神旗帜,不少抗金将领以关羽、张飞自比,民间也出现了大量“关羽帮忙击退金人”的传说,甚至连佛教都开始吸纳关羽文化,将他奉为伽蓝护法。
都到了精神旗帜的地步了,关羽的武神地位还能进一步提升吗?当然能。比如——直接与科举考试挂钩。
在明代崇祯年间,出了个“科举腐败案”。由于李自成、张献忠先后在崇祯二年、三年起义,明思宗(即“崇祯帝”)下令将重心向武举倾斜,以选拔军事人才。
他在原有考试基础上,加设了一些新的科目,其中就有挥动关王大刀这一项。这一科目类似今天的举重,考生需要挥动相应重量的关王大刀,展示自己的膂(lǚ)力。
“偃月刀,以之操习示雄,实不可施于阵也”▼
在那场武举中,只有王来聘等两人挥动了百斤关王刀,但由于明末官场腐败,这两位本应进入三甲的考生却偏偏落选,引起众人哗然。崇祯因此大怒,将涉事官员下狱,并钦点王来聘为武状元,这也是明朝的第一位武状元。
而关王大刀也逐渐成为了武举必考项目,在清代被固定下来——这意味着什么?看看如今高考前,与考试有关祈福项目的热闹程度,就可想而知了。
既要求准头,也要求有力▼
力量越大,责任越大。作为武神头一号,关羽的业务自然不止打仗。
人们开始相信关羽无处不在,比如在宋代出现了盐池溃堤,这被认为是蚩尤作乱,后来又成功重修,于是就有了关羽大战蚩尤、保护了一方百姓的传说。
既然能阻止溃堤,自然也能司水,于是在百姓眼里,关庙就是全能的:旱灾拜一拜,甘霖来得快,洪水来时磕个头,水利工程不发愁。
考生们也都放不过关羽,不仅武举考生坚信不疑,文试考生也认为在正阳关帝庙前占签,可以得到关帝提前“透题”。
单是万历年间至光绪十五年,有文献记载的“关公显灵帮助考生”事件就超过了12次,还有大量因“不敬”而导致的灾祸。
除此之外,地方治安官员相信关羽是警察之神,华侨们认他是移民之神,关公的九游会登录的业务范围可谓遍及世界。
为什么偏偏是关公?
古今神明数不胜数,为什么唯独关羽卷赢了?最重要的因素,是关羽拥有巨大的人格魅力。
虽然史书记载不多,但关于他的故事,总是显得那样动人心魄,比如《三国志》记载的刮骨疗毒:据说关羽曾受过箭伤,为了根治,医者提出了刮骨疗毒的治疗方案。
于是关羽左手做着外科手术,右手端着好酒好肉,出血“盈于盘器”,脸上还在笑嘻嘻,生动表演了一出“痛觉神经消失术”。
硬汉的极致,也就是这样了。
大名鼎鼎,连日本人都知道的典故。葛饰应为《关羽割臂图》局部▼
关羽的忠诚与能力,更令人折服。为了留住关羽,深谙人才管理的曹操曾开出各种优厚条件:封偏将军、赏地封侯、赏赐巨资,以及最令人动容的——尊重他跳槽的意愿。
在那个时代,能一边拿着高薪,一边能随时走人的少之又少,可见曹操对关羽的礼遇。
然而关羽却先在白马之围中,以卓绝的军功“还清了”曹操的礼待,并封存赏赐,留书一封,投奔刘备,继续他兴复汉室的大业。
替曹操解决了一些“问题”▼
刚毅、勇敢、忠义,活得炽烈,死得凄惨……他集合了人们对悲情英雄的所有想象,也符合了儒家对于忠、义、勇等品德的定义。就这样,民间自发信仰与儒家推崇融为一体,将关羽推上神明顶峰。
其次,在关羽崇拜背后,是历史形势的不断变化导致的政策变化。
“忠”“勇”是关羽的两大特质,因此在需要强调中央集权、对抗敌人时,关羽的地位就会被人为抬升起来,比如唐德宗计划削藩之时、南宋初期金兵南侵之时。相反的情况也有,在后蜀未灭的北宋初期,包括关羽在内的一众蜀将地位,就曾被人为压制。
而在明嘉靖年间,由于明世宗(嘉靖帝)本人来自荆楚地区,自然也会对荆楚地区盛行的关公文化更加亲近,抬高关羽,就是抬高家乡地位,抬高自己的出身。
经过一千多年的时光涤荡,如今关羽早已成为了中国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。
你很难再找到第二个人,能够比肩那个勇武过人的关羽——他面对危险与压力谈笑自若,面对名利诱惑毫不动摇,他永远那样神气、骄傲而无瑕。
从这个角度来说,人们崇拜关羽,因为人们知道一个事实——没人能够成为关羽。
参考资料:
1.《关公文化1800年》康宇
2.《关羽:从人到神》濮文起
3.《关羽:由凡入神的历史与想象》田海
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:,作者:令狐小跑,制图:孙绿,校稿:辜汉膺,编辑:蛾
支持一下 修改